查看原文
其他

第4届天才计划闭幕论坛举行

天才计划 NOWNESS现在 2023-04-18


12月12日,由NOWNESS天才计划发起、香奈儿特别支持的闭幕论坛“后浪潮:原生力量的独特姿态”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由《单读》主编吴琦主持,导演李少红,电影制片人谢萌,当代艺术家、导演黄然,青年导演徐天琳受邀出席。



在本次论坛上,主持人和四位嘉宾围绕以下话题进行了讨论。


参与本次天才计划的感受?


李少红去年曾作为评审参与第3届天才计划,今年再次受邀来到现场,“我的感受还是挺新鲜的,就是一种原生态的感觉,每一年它都会找到一个非常独特的主题。”


NOWNESS天才计划今年的主题是——以影像联结未来(Film the Future),让个体的作者性表达凝聚成时代之音,以纯粹的创作精神带领观者超越当下,直抵未来。


未来,由后浪潮创造,通过TA们的作品来表达。


NOWNESS天才计划今年的作品表现出了与长片的讨论范畴不同的一些特点,多元背景创作者、跨类型、无国界。这些特点正表明了影像创作的未来趋势。


巧合的是,李少红在论坛中表达了从天才计划发掘新导演的愿望,“希望这些年轻的导演拍完短片之后有长片的愿望,可以把短片的故事或者准备好了的长片投我们青葱计划。”



青葱计划扶持青年导演拍摄TA们的首部长片,今年,香奈儿还与青葱计划共同开启“成为导演之前”主题大师班及影展,意图促进影人之间的跨代际对话。


“成为导演之前”同样展示了一种无国界与多元背景创作者形态。青葱计划的历届学员之一、拿出《兔子暴力》这样成熟作品的导演申瑜在成为导演之前,做过美术助理、执行制片,还拍过电视广告;另一位学员、《何处生长》的导演龙凌云则有时尚行业从业经历。


谢萌则是第一次以评审身份参与天才计划,从职业背景出发,他往往会从短片中看到长片的可能性,但本次天才计划的入围作品有些不同,“这次看到的很多短片,因为样貌非常丰富,所以会觉得有些作者并没有带着‘我要(练习)拍一个长片’的想法或类似的方式去创作,这个是非常能持续下去的创作方向。”


今年的NOWNESS天才计划希望强调标准的“宽容性”,鼓励实验感、趣味和好概念,实行一种无审美比较。由此,也决定了征选作品(包括最终入围作品)的丰富程度,类型多样、风格各异,除了剧情叙事,还有大量的动画、新媒体艺术、纪录等影像。


左滑查看更多


短片作品《对荣耀的管理》和首部长片作品《巨人》都去到国际影展首映的黄然和常年身处海外的徐天琳也分享了自己的体验,特别谈到了天才计划与国外节展的区别。两位导演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年轻


黄然说:“同我印象中理解的短片电影节完全不一样,它是完全开放的,给我的感觉非常年轻……这个短片节有一种‘杂志’的概念在里面,可能随着时间增长,每一届会有更多、更具体的单元,每个单元的目的性可能不一样,会跟各行各业产生关系,会和不一样的创作者在职业的不同阶段有合作,就像今年的舞蹈影像策展单元一样,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对开放的理解,也跟黄然本人的经历有关,他的创作就带有打破边界的“基因”。从艺术家到长片《巨人》的导演,几年的时间里,黄然打通了艺术与影像的壁垒,实现了一种创作上的开放。



刚从德国回到国内的徐天琳则是第一次参加中国的电影节展,“很特别的一点就是作者非常年轻,年轻到我觉得你去看TA的影像作品和TA的年纪,非常让人惊讶。当然也有极其年轻已经拍过长片的再回到短片领域,这也是非常惊喜的一件事情。”


年轻的创作力与多元影像,这也是本次NOWNESS天才计划参与者与入围作品最明显的特征。18部作品以不同的创作背景、媒介类型凸显着创作者的主体性和自我表达,将最生猛多元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昭示着未来创作者的全新能量和全新姿态。


短片意味着什么?


徐天琳大学毕业后从长纪录片转到短片领域,又进行动画片的尝试,最近的作品里,她开始制作纪录短片和剧情短片。短片对她来说是一个可以尝试新东西、新语言的方法。



艺术家出身的黄然与短片有更久的联结,“艺术家的工作条件有限,很多时候短片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它也可以是很成熟的作品。在这方面来讲,我觉得短片在每个人不同的职业阶段,目的不一样,意义也不一样。”

 

李少红也认为短片是独立的存在,她以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做类比,表示两者的结构方法、取材方式都不一样。

 

谢萌提到了近年来媒介发展带来观看方式的变化以及技术变革,让不同类型的短视频或短片作品可以被分发到观众面前,再加上短片在成本上相对较小的压力,使它可以尝试更多题材,给其他创作者带来启发。



短片的观看方式?


谈到这个问题时,李少红导演特别提到了短片和流媒体短视频(包括短剧)的区别。

 

李少红导演认为,短视频是更即兴、更捕捉当下瞬间的,它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快速阅读的方式,然而它与短片创作还是有区别,后者要求一个更完整的创作体系。


这也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即便媒介的发展促使短片创作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也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渠道和场景去输出这些作品。



对此,黄然有一个新的思路,这也与NOWNESS天才计划的想法不谋而合——把短片与当代艺术、影像艺术和美术馆联系在一起,将美术馆作为观看短片的场景。


徐天琳则分享了在欧洲接触到的渠道作为参考,“早几年德国的影院会在长片放映前放一两个短片,但这两年取消了;欧洲几大电视台,据说每年也会收购一些短片,或者出资和年轻人一起拍”。



开放背景下,如何介入对短片的欣赏?


今年,NOWNESS天才计划并未像传统节展一样以类型划分影片。影像是没有界限的,多样性表达应当被鼓励,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需要的是更多赞赏探索的勇气,无论是剖析自我,还是审视世界。因此,入围作品被分为了三组——“我与母体”、“我与周遭”、“我与世界”。 


在这样的开放背景下,谢萌认为“标准”很难界定,除了在奖项设定上做好区分外,唯一可依赖的就是“这个作品对你已有的观影经验是不是形成了一种新的刺激”。


李少红则认为,评价作品必须要树立一个艺术标准,对导演也一样,有了这个标准,“你会不自觉地鼓励大家去探索、去追求、想办法够这个艺术标准,所以你会看到每一个作品里各自不同的特色”。

主持人吴琦也分享了自己观看完本届天才计划入围作品的感受,“特别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世界性,比如像天琳《有羽毛的东西》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作为观众和外部的视角,它给我一种非常久违的‘世界’的感觉,而且中国的创作者们依然深深地在那个世界的现场”。



《有羽毛的东西》在12月14日的“天才荣誉之夜”获得了NOWNESS天才计划观众选择荣誉。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也曾入围2022年 “FIRST FRAME 第一帧”单元,该单元由香奈儿和FIRST⻘年电影展共同开启,旨在关注华语⻘年电影人作品中的多元女性形象,鼓励女性主题的影像书写。


在支持女性电影人与崭露头角的影像创作者过程中,香奈儿也建立了与新生代创作者的缘分。


创作无国界,对影展来说是偶然?还是一种个性?


对于像徐天琳这样少见的关注海外故事的创作者,吴琦也很好奇她在创作时,是否会考虑把在德国的所见所闻跟中国本土的观众做更多交流。

 

徐天琳表示一开始并未考虑这一层,作为在德国生活了12年的创作者,《有羽毛的东西》中涉及到的难民题材对徐天琳来说并不陌生。她在日常中得以观察、接触他们的生活,但她仍认为自己的经验不够去处理这个题材,直到经过一定时间沉淀认知后她慢慢发现了一些共性:外来者在一个城市中的格格不入、家庭的张力、女性的困境......这些共性让她思考得更有深度,也推动她继续创作下去。


最重要的是,这一社会观察的立场并不会因为国籍而改变,因为生活总有共通之处。



这一届天才计划也有很多参与者来自海外院校,作品包括中外联合制作或海外制作的背景,吴琦也邀请谢萌从专业角度思考,这对影展来说是一种个性还是未来要继续拓展的方向。

 

谢萌认为这一现象体现了一种正常的创作生态,“在国外读书的这些创作者经过了相关的训练,这个训练跟发行有关系,我们看到很多国内很独立的作者,TA并不在某一个系统里,或者可能没有平台的机会,那个时候就不太知道做完这个作品之后要怎么办,但像去年,我们对谈的是薄汉雄导演,他们在读书的时候会专门讲到你怎么去投电影节,或者你的影片做完之后要怎么办。”


同时,在国际制片人的职业背景下,谢萌在与亚洲其他导演(如阿彼察邦、陈哲艺)合作的过程中,会观察到非常多非本国的创作故事,创作者们跳出家乡的语境,站在世界的角度上去讲述,一如阿彼察邦导演的作品《记忆》,就将镜头对准了哥伦比亚的某个小镇。


在NOWNESS天才计划里也出现了大量跳出家乡,审视世界的样本,这种无国界的意识渗透在作品中,也代表着一种信号——未来的影像是无国界的平行时空。


左滑查看更多


短片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突出重围的可能?


在渠道少、投资难的情况下,创作者与作品都要面临往何处去的现实问题。


对此,李少红谈到,那些客观现实的东西,和短片电影节其实没有关系,“节展是加油站,它永远鼓励探索,鼓励艺术创作和艺术才华。我自己愿意到各种各样的短片电影节做评委实际是借这个机会来学习、来感受、来充电,这个对我们来讲很重要,因为它不需要那种负担,不需要你面对市场,不需要你考虑要不要去做各种各样的妥协,这里不存在这个问题。”


在NOWNESS天才计划,今天的后浪潮正在形成新的方式——没有国界、没有门类划分、也没有意识形态。传统的影像形态在这里失效了,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多元的独特生态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国籍、不同的创作方式,都可以在这里被看到、被欣赏。


创作与思想的碰撞是唯二重要的。看到新生代,支持未来的创作者,NOWNESS天才计划和香奈儿正在做的,便是让"NEXT WAVE 后浪潮"的力量持续涌现,不断延续。




联合主办

特别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